4、〖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〗中国西南地区是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
有无野生大茶树,固然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主要依据之一,但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地方,不一定就是茶叶的原产地。近几十年来,我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,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论证,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。
从茶树的自然分布看,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前面已经提及,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,它们分布在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地区。我国的西南地区位于亚古大陆的南缘,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前,这里气候炎热,雨量充沛,是当时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。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关征镒在1980年出版的《中国植被》一书中指出:“我国的云南西北部、东南部、金沙江河谷、川东、鄂西和南岭山地,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的避难所……这一地区是它们的发源地。”截止目前为止,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,计330余种,而在我国就有15属,260余种,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、贵州和四川一带,并还在不断发现之中。已发现的山茶属约有100多种,在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,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(参见胡先26《植物分类学简编》。苏联学者乌鲁夫在《历史植物地理学》中指出:“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的集中,指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。”由于山茶科、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,表明我国的西南地区就是山茶科植物,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,当属茶的发源地,印度原包括在冈底古大陆之内,它是与劳亚古大陆并不相连接的另一个大陆,当然也谈不上是高等植物区的发源中心了。
从地质变迁看,自喜马拉雅山运动开始后,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,形成了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,特别是近100万年以来,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,高原的不断上升,使绝对高差达5000—6500米,从而使西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,又有纵横交错的河谷,地形变化多端,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,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,使平面与垂直气候分布差异很大,以致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,慢慢地分置在热带、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中。位于热带高温、多雨、炎热地带的,逐渐形成了湿润、强日照的性状;位于温带气候中,逐渐形成了耐寒、耐旱、耐荫的性状;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亚热带地区的,养成了喜温、喜湿的性状,从而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、分化,最终出现了茶树的种内变异,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树和中叶树茶树,以及温带型的中叶和小叶种树。
同时,自第四纪以来,由于我国西南的某些地区,历经多次冰河期,如同其他植物一样,对茶树也造成极大的灾难。云南由于受天冰河期灾害较轻,因此对那里的大叶茶树影响较少,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也最多。按中国科学院的《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》所述:四川的受害地区主要在青衣江流域、峨嵋山区、大渡河流域和东部涪陵以东的乌江中下游一带。在川南、黔北、黔南等地受害较轻。虽然大批生长在冰河地区的茶树遭到毁灭性打击,但在受害较轻的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,以及生长在河谷低地温暖的地区的茶树得以生存,其后代就是今天零星分布在川南和贵州各地的野生大茶树。而通过自然筛选,向着温暖湿润方向发展的,就成了大、中叶和小乔木型茶树;向着抗寒、抗旱方向发展的,就成了中、小叶种的灌木型茶树,这就是我国西南地区,主要是云南、贵州、四川三省茶树,既有大叶种、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存在,又有乔木型、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混杂生存原因所在。植物学家认为;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,就是这种植物起源的中心地。我国西南三省,是我国茶树最多、资源最丰富的地方,当然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了。
从茶树的进化类型看,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,总是不断进化之中的。因此,凡是原始型茶树经较集中的地区,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所在。茶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和观察分析表明:我国的西南三省及其毗地区的野生在茶树,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和生化特性,这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