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源篇
当前位置:茶文化>茶源篇

2.〖茶的起源〗茶的别称

作者:老村长旅游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  日期:2017/6/14


(1)甘侯

故事出自唐代孙樵写的《送茶与焦刑部书》。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:“晚甘侯十五人,遣侍斋阁。此徒皆乘雷而摘,拜水而和。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,月涧云龛之品,慎勿贱用之!”孙樵在这封信中,把出产在“建阳丹山碧水之乡”的茶,用拟人化的笔法,美称为“晚甘侯”。“晚甘”,甘香浓馥,美味无穷之意。“侯”,乃尊称。“碧水丹山”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。当时崇安县尚未设立,武夷山属于建阳县,故信中称“建阳丹山碧水”。因此说孙樵所送的茶乃武夷山所产。从此,“晚甘侯”遂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。”

(2)不夜侯

晋人典故。较之“畏茶如虎,视茶为厄”的那群士大夫,张华显然是一个例外。他是这样说的:“饮真茶令人少眠,故茶别称‘不夜侯’,美其功也”。

胡峤饮茶诗“破睡领封不夜候”,大概既源出于此。茶能提神醒脑,这对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已是常识。张华之高明处,也许正如“畏茶如虎”中所言,当时可能有许多人喝不到真茶,否则也不会称之为“厄”,唯恐避之不及了。

(3)涤烦子

茶的另一别称,语出唐代常伯雄的《烹茶账中》。常伯雄随使西番时,在帐蓬里煮茶。有一个叫赞普的人问他在煮什么 ,常伯熊说:“涤烦疗渴,所谓茶也。因呼茶为涤烦子。”
施户吾诗云:“茶为涤烦子,酒为忘忧君,即指此也。”唐人比起晋人来说,显然高明了许多,不但不以“水厄”为苦,而且饮之如醴,并知道茶有解除烦忧之功,这确是一个大进步了。

(4)森伯

故事出自宋代陶谷的《清异录》。“汤悦有‘森伯颂’,盖颂茶也。略谓:方饮而森然,严于齿牙,既久罡肢森然。二义一名,非熟夫汤瓯境界,谁能目之”。

(5)清友

出自宋代苏易简的《文房四谱》:“叶喜字清友,号玉川先生。清友,谓茶也。”姚合品茗诗:“竹裹延清友,迎风坐夕阳。”

(6)馀甘氏

故事出自宋代李郛的《纬文琐语》:“世称橄榄为馀甘子,亦称茶为馀甘子。因易一字,改成茶为馀甘子,免含混故也。”

(7)酪奴

此典故出自北魏杨街之的《洛阳咖蓝记》。“(王)肃处入国,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,常饭鲫鱼羹,渴饮茗汁。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,号为漏,经数年已后,肃与高祖殿会,食羊肉酪粥甚多。高祖怪之,谓肃曰:‘卿中国之味也,羊肉何如鱼羹,茗饮何如酪浆?’肃对曰:‘羊者是陆产之最,鱼者乃水族之长,所好不同,并各称珍。以味言之,是有优势,羊比齐鲁大邦,鱼比邾莒小国,惟茗不中与酪作奴。’”

王肃,字恭懿,琅邪(今山东临沂)人。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,后降北魏。王肃在南朝齐时,好饮茶及食莼羹,到北魏后,仍不变嗜习,却也好食羊肉、酪浆。人或问之:“茗何如酪?”王肃答:“茗不堪与酪奴。”

“茗不堪与酪奴。”---茶是不能给酪浆做奴隶的。意思是茶的品味并不在奶酪之下。但是,后来人们却把茶称作“酪奴”,将王肃的本意完全弄反了。

(8)苦口师

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(字文通),自幼聪慧,十岁能作诗文,颇有家风。皮光业容仪俊秀,善谈论,气质倜傥,如神仙中人。吴越天福二年(公园937年)拜丞相。

关键词 茶的别称